教育随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风采 > 教育随笔 > 正文
燕燕的烦恼
发布日期:2016-03-31 08:53:02   来源:沈巷幼儿园
 

有时,我们看到的或许并不是事情最本质的地方,只是冰山一角,仔细分析过后才能知晓事情原貌,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我们要用心去解读和关爱他们。

——快乐女孩燕燕

燕燕,开朗活泼的女孩,能力较强,和同伴相处融洽,还记得中班亲子运动会上她和妈妈合作两人跳绳,获得了好成绩。

——燕燕行为异常,隐情是什么?

一向懂事的燕燕,一次事件却让我颇为诧异。大班《我上小学》主题中孩子们每天背着小书包上学,一天自由活动后怡怡哭着说燕燕拿了她的铅笔盒,小月也指证燕燕把铅笔盒放进自己书包,燕燕的小眼睛避开了我,我请她拿来小书包轻声询问情况,她不作声,犹豫了一会,她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粉色铅笔盒,怡怡一眼就认出是她的并指责燕燕偷东西,燕燕立刻反驳:“我没有!我自己也有!”说着又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红色铅笔盒。我告诉孩子们不能随便说别人偷东西的同时也询问燕燕原因,她只说想看看,我追问:“那你问过怡怡了吗?她同意吗?没有经过同意就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燕燕你是个懂事的小朋友,应该知道怎么做。”燕燕转身把东西还给怡怡,轻声地说:“对不起。”

为了避免孩子自尊心受挫,事后我单独和燕燕聊天,她仍表示只想看看,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复。一则,以我对燕燕的了解,她应该不会不经同意就随便拿别人东西,何况她自己有铅笔盒;二则,最近活动中我也总看到她出神发呆,平时一学就会的歌曲愣是没唱出来,孩子的异常表现往往是受到某些事情的影响,燕燕被什么事困扰了吗?

——致电妈妈,获知妈妈“怀孕”了

为了深入了解孩子内心,我拨通了孩子妈妈的电话反馈情况,也询问家里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妈妈说“她怀孕了”。这对燕燕家庭而言是特别开心的事,因为她妈妈之前数年都未能怀孕,燕燕是他们领养的孩子,现在燕燕大班了,妈妈怀孕了。听到这消息,我似乎明白了一些原由,而妈妈并没有察觉孩子最近的变化。我又向同村的思思奶奶询问此事,因为地处农村,大家平时走得近、言论也多。思思奶奶说村上一些老人会和燕燕开玩笑说:“你妈妈有小弟弟了,就不要你了!”听到这话我心里不禁一寒,燕燕听了这话该有多害怕多难受呀!

我想这就是孩子的烦恼所在,燕燕很可能受到妈妈怀孕一事的影响才会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等都是孩子焦虑不安的表现,希望通过一些行为引起大人注意,孩子可能担心小宝宝的诞生会让爸爸妈妈不爱她了。这时孩子非常需要关爱,需要确定爸爸妈妈对她的爱。我希望家长要一如既往地爱孩子,甚至比以往更胜,让孩子知道就算有小宝宝,爸爸妈妈依然爱她,不会改变。父母不仅要从言语上告诉孩子,行为上也要让孩子感知到,尽可能地阻止村上老人的一些言语对孩子造成更多的伤害和心理负担。妈妈听了我的分析也有些担忧,她明确表示虽然燕燕是领养的但是她对孩子的爱不会改变。了解到妈妈这样的态度后,我也放心了,妈妈还是很爱燕燕的,只是她需要对孩子有更多的观察和爱的表达。

——帮助关爱、妈妈来园分享快乐、集体的力量

孩子需要有人告诉她我们爱她,老师、家长和集体的关爱都必不可少,所以我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首先作为老师,我和燕燕开诚布公地聊起妈妈怀孕的事,问她喜不喜欢小宝宝,她脸上掠过一丝忧伤。我轻轻地把她抱在怀里说:“燕燕其实很喜欢小宝宝的对吗,就是怕妈妈有了小宝宝就不喜欢你了,不会的,妈妈还是会一直爱燕燕,就像老师一样。妈妈生小宝宝你就要做大姐姐啦,你能做好吗?”燕燕脸上露出一丝自豪说:“恩,我是大姐姐,我会做很多事,妈妈也说让我做小宝宝的好榜样,让宝宝向我学习!”我亲亲她的小脸蛋,她羞涩地扑进我怀里。孩子需要肯定成人对她的爱,清楚地对孩子说出“喜爱”让孩子放心,而亲亲抱抱这样的肢体语言更能让孩子感觉温暖。

其次,我邀请妈妈来园,让燕燕在集体面前分享这件事。早晨妈妈送她来园,妈妈的肚子已微微隆起,两人手牵手很开心,想必妈妈已经和孩子做过沟通。孩子们看到燕燕妈妈都好奇地围过来,燕燕摸着妈妈的肚子、炫耀着告诉大家:“我妈妈肚子里有小宝宝了,我要当大姐姐了!”孩子们都投来羡慕的眼光,争相摸一摸妈妈的孕肚,我和燕燕妈妈相视一笑。这种方式让孩子更自然地接受这件事,通过向同伴分享让燕燕感受到其实妈妈怀孕是件快乐的事情。

最后,我发动集体力量,组织“兄弟姐妹”的生成活动,因为班中不乏生二胎的家庭,一些孩子是家中的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我想利用这一资源让燕燕和同伴产生共鸣。孩子们收集自家兄弟姐妹的照片并分享他们之间的趣事,有兄弟姐妹真是件快乐的事情,也不会觉得孤单了。听了大家的故事,燕燕也开心地说自己要做大姐姐了,脸上已没有不安,尽是开心和自豪。

——尾声

通过燕燕事件我也有很多收获,教师要用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善于发现其中的细枝末节,仔细分析其原因,巧用方法,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我也提醒家长朋友们,要用心观察自己孩子的行为,更要用言语、肢体、行动来表达出对孩子满满的爱,只有在爱包围中长大的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沈巷幼儿园

倪陈樱娜

分享到:
相关信息